2022年初股票配资平台门户官网,刚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称“俄乌冲突对欧洲来说未必是好事,我们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”。
但当时欧洲政客们对这一预言并未放在心上,嘲笑她“软弱保守”,甚至将其边缘化,然而三年后的今天,欧洲的困境摆在面前,而这正是政客们亲手造成的。
能源绞索
俄乌冲突前,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像血液一样滋养着欧洲工业肌体,欧盟40%的天然气、45%的煤炭依赖俄方供应,德国工业用气占比更高达59%。
制裁大棒挥下后,欧洲被迫以三四倍价格抢购美国液化天然气,到了2022年9月,欧洲天然气价格半年暴涨350%,电价同步飙升,企业电费账单从百万级跳涨到千万级。
展开剩余78%化工巨头巴斯夫关停本土工厂转投美国得州,大众汽车将电动车产线迁往田纳西州,2022年第四季度,欧盟企业破产数量环比暴增26.8%,创历史新高。
然而更残酷的是经济倒流,2024年德国GDP比2019年缩水5%,相当于经济倒退了五年,即便如此,欧盟在2025年7月18日依旧宣布对北溪管道实施永久禁用时,这对德国来说又是一大打击。
相关数据已经发出预警,欧洲经济已“陷入停滞”,曾经占据全球百强企业36席的欧洲,如今只剩14家企业上榜,且无一进入前十。
冲突中的胜利者
相比之下,美国已经将战争变成提款机,美国液化天然气商把每艘油轮变成移动金矿,价格比俄气高出数倍。
军火上,乌克兰战场每天消耗2000发炮弹,而这些军工订单如雪花一般落到美国的手中,与此同时,拜登政府《通胀削减法案》化作巨型磁铁,吸走欧洲最后的高端制造业。
作为俄乌冲突中的主角之一,俄罗斯在制裁风暴中完成了惊险转身,2025年对华天然气出口预计创下亚洲方向新纪录,印度则鲸吞打折俄油。
虽然长久的战争让俄方消耗巨大,不过普京的“向东看”战略让能源收入撑住军费,2025年俄军费预算13.5万亿卢布,占财政支出34.2%,尽管GDP预计下滑2.8%,但莫斯科街头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崩溃场景。
而真正的降维打击发生在产业层面,欧盟从化工品净出口国沦为净进口国,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德系车传统地盘长驱直入。
德国车企在华设立研发中心,而中国电池工厂正在萨克森州拔地而起,这种“你中有我”的深度捆绑,反成德国经济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欧洲的困境
德国新总理默茨2025年5月接掌权柄时,他将面临的是多方的压力,特朗普政府威胁对欧洲汽车加征25%关税,直刺德国工业心脏,欧盟内部裂痕加深,波兰死死抱住美国大腿,匈牙利却悄悄开通俄油管道。
军事上,北约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至GDP5%,德国被迫将2025年国防预算增至800亿欧元,但现实令人绝望。
俄军年产能达1000枚高超音速导弹,而欧洲“爱国者”导弹年产量不足900枚,还要优先供应乌克兰,所谓“保护伞”成了空谈。
但更深层的坍塌发生在国际舞台,欧盟全球生产总值占比从2018年的15.42%萎缩至2023年的14.55%,能源危机甚至给欧盟造成的损失高达700亿欧元。
默克尔预言的如今已经在悄然应验,欧盟在全球经济的份量三年缩水近1%,2025年还要额外支付1200亿欧元填补能源窟窿,而造成欧洲如今困境的,正是他们不顾现实,将地缘政治凌驾于民生利益之上的决策。
参考资料
《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 多方博弈仍在激化》——新华社 2025-02-24
《“断气”+电价波动股票配资平台门户官网,欧洲陷入新一轮能源焦虑》——环球时报 2025-01-18
《乌克兰危机升级三年 多方博弈仍在激化》——新华社 2025-02-24
《“断气”+电价波动,欧洲陷入新一轮能源焦虑》——环球时报 2025-01-18
发布于:甘肃省中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